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讀者來信》 Lebowitz的新書《The Socialist Imperative: From Gotha to Now》



《讀者來信》
Lebowitz的新書《The Socialist Imperative: From Gotha to Now》

維堂兄你好:
你的大作﹤不懂《資本論》,如何能懂馬克思社會主義?答楊進﹥有介紹了Lebowitz對《哥達綱領批判》詮釋的觀點,Lebowitz最近有出版了有關21 世紀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新書《The Socialist Imperative: From Gotha to Now》,是知名美國左派《每月評論》(Monthly Review)出版,值得關注。

書名的中文意譯:「社會主義者必須做的事:《哥達綱領批判》對當前21 世紀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啟示」,Lebowitz在序言指出身為社會主義者必須做的事,發展出取代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理論,並責無旁貸擔負起讓社會主義成為客觀現實的責任。這本書收集了Lebowitz的11篇論文,涵蓋了許多主題:蘇聯“實際社會主義“問題、南斯拉夫市場自我管理模式、委內瑞拉社會主義建設、詮釋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等等。

Lebowitz在﹤理解《哥達綱領批判》﹥一文中來詮釋馬克思有關社會主義的經典文獻--《哥達綱領批判》,Lebowitz認為要理解《哥達綱領批判》,只能藉由閱讀馬克思(reading Marx),閱讀《哥達綱領批判》以及閱讀《哥達綱領批判》的理論基礎--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體系。這篇文章的重要論點在批評楊進的文章中有提到:

對於社會主義建立在資本主義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基礎,從生產力發展區分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按勞分配進展到按需分配首先要生產力發展等等觀點,這些忽略生產關係,認為生產力發展是歷史主要動力的觀點,Lebowitz認為這是對馬克思有關社會主義《哥達綱領批判》等文獻的歪曲,之所以會產生這些歪曲主要是將《哥達綱領批判》的文句孤立地去詮釋,割裂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體系,沒有將《資本論》聯繫起來,缺乏馬克思批判的整體觀,單就某些文句段落孤立起來望文生義,這種詮釋只能是片面、表象、瞎子摸象,這正是楊進對《哥達綱領批判》等文獻詮釋的寫照

另外 ,在﹤不懂《資本論》,如何能懂馬克思社會主義?答楊進﹥批評楊進:

「馬克思在資本論裡並沒有浪費頁面大肆批判資本主義的險惡和不公,他反而對資本主義下產生的龐大生產力相當的著迷。」,顛倒黑白,不懂《資本論》,連基本的《資本論》生產力概念都不懂,「阿進教你馬克思:什麼是社會主義?」只是自曝無知小丑在搞笑而已。

楊進至今沒有回應,大概是楊進沒有能力辯駁,這種顛倒黑白、瞎子摸象的低劣理論文章,剛發表時,竟然還有人吹捧推薦,有人盲從,可見台灣的左派理論水平低落,令人不寒而慄,這是左派運動不發展的主因,一堆金光黨買空賣空,不懂《資本論》,也敢「教你馬克思」!

延伸閱讀:
不懂《資本論》,如何能懂馬克思社會主義?答楊進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10153088787822058/

《The Socialist Imperative: From Gotha to Now 》By Michael A.Lebowitz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2015. 264 pages
http://monthlyreview.org/books/pb5465/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不懂《資本論》,如何能懂馬克思社會主義?答楊進

不懂《資本論》,如何能懂馬克思社會主義?答楊進

破土網站於日前刊出「曾和楊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辯論」[1]中,於筆者上篇批評楊進先生的文章下,附上其回應。起初下筆的用意,是期望能與楊進先生釐清關於社會主義認知上的差異,可惜未獲得正面回應,甚至刻意歪曲筆者的見解。

首先,楊進認為筆者對他「馬克思在資本論裡並沒有浪費頁面大肆批判資本主義的險惡和不公,他反而對資本主義下產生的龐大生產力相當的著迷」的指控,是矯枉過正。但是,筆者的批評並非矯枉過正,而是指責楊進顛倒黑白,扭曲是非。

著迷資本主義生產力,這是主流經濟學、右派的資本主義生產力優越性的意識形態,亦是中共走資派的補資本主義課理論依據。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十三章<機器和大工業> [2]大篇幅引用了工廠視察員的報告與其他資料,說明機器的應用對工人階級的影響,亦即生產力的提高,如何使得工人階級的勞動條件日益惡化,這一章節是放在《資本論》第四篇<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所以從《資本論》的理論結構來看,就能理解資本主義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剝削工人階級的剩餘價值。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三章<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 [3],論證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進步,表現為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導致工人失業與經濟危機,危害工人生存與破壞社會生產。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剩餘價值。因此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下,提高生產力無疑對工人帶來更大的傷害。所以筆者所批評楊進所說”馬克思對生產力的著迷”是顛倒黑白,而不是矯枉過正。由楊進的回文,可見楊進還是不懂《資本論》中生產力的基本概念: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統一關係、生產力是帶有階級性質。

《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馬克思在論「自由人聯合體」,自由人聯合體是馬克思較抽象的在談論社會主義社會,這個論述是非常經典重要的文獻。馬克思對自由人聯合體談到兩個重要的原則,第一個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第二個是按勞分配,這兩個原則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對立面,資本主義社會是私有制與按資分配。馬克思的自由人聯合體是資本主義的對立面,因此要了解馬克思社會主義觀點是要從資本主義對立面去了解,也就是要了解資本主義社會,而了解資本主義社會最好的論述就是《資本論》。但是楊進「馬克思在資本論裡並沒有浪費頁面大肆批判資本主義的險惡和不公,他反而對資本主義下產生的龐大生產力相當的著迷」顯然歪曲《資本論》,讓筆者不禁懷疑楊進怎麼能夠正確的理解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

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Lebowitz ,亦曾擔任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理論顧問,他的學術思想構成拉美 “21 世紀社會主義”實踐的重要理論基礎。Lebowitz亦有跟筆者同樣的論點,對於社會主義建立在資本主義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基礎,從生產力發展區分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按勞分配進展到按需分配首先要生產力發展等等觀點,這些忽略生產關係,認為生產力發展是歷史主要動力的觀點,Lebowitz認為這是對馬克思有關社會主義《哥達綱領批判》等文獻的歪曲,之所以會產生這些歪曲主要是將《哥達綱領批判》的文句孤立地去詮釋,割裂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體系,沒有將《資本論》聯繫起來,缺乏馬克思批判的整體觀,單就某些文句段落孤立起來望文生義,這種詮釋只能是片面、表象、瞎子摸象,這正是楊進對《哥達綱領批判》等文獻詮釋的寫照,Lebowitz的著作有這些相關詮釋,是完全不同於楊進,限於篇幅筆者介紹2006年在古巴召開的有關馬克思著作的國際會議,Lebowitz所發表批判對《哥達綱領批判》錯誤詮釋的文章:<Building on Defects: Theses on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Marx’s Gotha >[4],介紹Lebowitz聯繫《資本論》生產力概念來詮釋《哥達綱領批判》,以對照楊進顛倒黑白的詮釋。

《資本論》論述從前資本主義社會誕生,繼承了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即「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5]「勞動對資本的從屬只是形式上的,就是說,生產方式本身還不具有特殊的資本主義的性質。」 [6],資本主義還不是有機的整體,還不能自我再生產,尚未有穩定的資本主義生產條件的前提,即自由工人:既從人身隸屬封建關係解放出來,又沒有生產工具,只能出售勞動力自由得一無所有的工人階級,資本主義成為有機的自我再生產體系的過程,是勞動從形式上對資本的從屬到實際上對資本從屬的過程,是從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到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過程,馬克思的分析不是唯生產力發展的觀點:生產力發展水平需達到一定的水平,或者是虛幻的中性、一般的生產力,而是發展特殊的生產力,這個生產力用來分化工人,讓工人依賴資本,無力對抗資本,「在資本主義體系內部,一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一切發展生產的手段都變成統治和剝削生產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發展,成為局部的人,把工人貶低為機器的附屬品」[7]

「我們這裡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8]因此,Lebowitz認為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社會主義社會,在帶有舊社會的痕跡,尚未自我再生產成為有機的整體,有可能會復辟到舊社會的條件下,首要是鞏固新社會的生產關係,新社會的生產力發展與建設是為此來服務,簡言之,生產工具社會所有、生產由工人控制、生產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

對於Lebowitz的關键論點:馬克思有關社會主義《哥達綱領批判》等文獻,需要聯繫《資本論》聯繫來詮釋,可以得到以下論點:
1.資本主義階級社會生產關係是主要矛盾
《資本論》對商品二重性、生產過程二重性、管理二重性等等的論證,生產關係是主要矛盾。
2.新社會尚未自我再生產成為有機的整體,生產關係是主要矛盾
《資本論》對勞動從形式上對資本的從屬到實際上對資本從屬的過程,生產力是為資本來服務。
3.不存在的中性、超階級的一般生產力,新社會生產力不同於資本主義的生產力

這些觀點是不同於唯生產力論,要了解馬克思社會主義理論是要立基於《資本論》,楊進:「馬克思在資本論裡並沒有浪費頁面大肆批判資本主義的險惡和不公,他反而對資本主義下產生的龐大生產力相當的著迷。」,顛倒黑白,不懂《資本論》,連基本的《資本論》生產力概念都不懂,「阿進教你馬克思:什麼是社會主義?」只是自曝無知小丑在搞笑而已。

[1]「曾和楊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辯論」http://newbloommag.net/2015/07/28/zeng-young-debate/
[2] 《資本論》第一卷第十三章
[3]《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5]《哥達綱領批判》
[6]《資本論》第一卷
[7] 引前書
[8]《哥達綱領批判》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駁「阿進教你馬克思:什麼是社會主義?」

駁「阿進教你馬克思:什麼是社會主義?」 紅土文藝 曾維堂

在「破土」網站上,一個楊進先生所著,標題為「阿進教你馬克思:什麼是社會主義?」[1]的文章,與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看法相去甚遠,於是有了這篇文章。讓群眾更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無疑是對社運理論的提升,亦是功德一件。然而阿進文中對於社會主義與《資本論》的見解與我們認知的有所落差,尤其是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詮釋亦有一些不妥當的部份,推廣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理應是美談一件,但是萬一曲解了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與以生產力掛帥的「經濟決定論」混淆,就不見得是好事了,變相與中共官方唱起雙簧,恐怕是為虎作倀。

在《阿進教你》的第二節提及到的「馬克思式的社會主義」,列舉出了幾條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條件,第一條就是「在資本主義下發展出來的生產資料和科技已經有能力供給整個社會的需求。」。這句子,實質上只是片面突出生產力,以及缺乏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辯證關係,這只是「唯生產力論」的變形而已。何謂「唯生產力論」? 「唯生產力論」認為社會應該以生產力的發展為主,生產力發展了以後,才有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認為發展生產力是歷史推進的主要矛盾。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鄧小平走資本主義道路時的說詞「無論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這裡的貓指的就是生產力,這個邏輯就是忽視社會性質,不區分資本主義的生產力與社會主義生產力根本上的不同,只要是能夠提高生產力就是好貓。

阿進片面突出生產力的說法與鄧小平如出一轍,少談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間的矛盾,這無疑是片面錯誤的認識馬克思,照馬克思的說法,生產力是什麼?生產力就是要生產產品所牽涉到的力量,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就是雇傭關係,是階級對立的社會關係。從生產關係來評準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擁有生產資料、無償佔有剩餘價值,無產階級出賣自身的勞動力,換取微薄的薪資。資本主義社會中必然存在階級對立,階級是存在對立的生產關係中,歷史發展的推動力是階級鬥爭,而不是生產力的發展。阿進對於生產力狂熱著迷的這點與中共官方理論家不謀而合,無獨有偶的他們都將生產力獨立於生產關係之外,將生產力視為不帶有歷史意義的、中立性的。事實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與社會形式是不可分割的。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中,使用價值作為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使用價值的生產不是為了它的可用性,而是為了交換價值,為了利潤而生產。但是在公社時代,使用價值滿足人的需要,它不透過交換價值來作為中介。單是這點,使用價值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因為它帶有社會的性質在裡面,所謂發展生產力,若不考慮發展的社會形式,就毫無意義。

「我們並不苛求馬克思或馬克思主義者知道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的一切具體情況。這是癡想。我們只知道這條道路的方向,我們只知道引導走這條道路的是什麼樣的階級力量;至於在實踐中具體如何走,那隻能在千百萬人開始行動以後由千百萬人的經驗來表明。」列寧:《政論家札記》[2]
歷史發展的道路固然是崎嶇的 ,但是總有方向可循。而馬克思主義者找尋歷史發展方向的方式,就是從資本主義中找尋其對立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為剝削體制服務,所以新社會應消滅剝削體制,同時也要對生產力及生產關係進行革命。很明顯的,歷史的方向並不是像阿進般著迷剝削體制的生產力,還歪曲馬克思的理論為自己的唯生產力論背書。

「最後,讓我們換一個方面,設想有一個自由人聯合體,他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並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 」《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3] 
《資本論》第1卷第一章,馬克思在論「自由人聯合體」,自由人聯合體是馬克思較抽象的在談論社會主義社會,這個論述是非常經典重要的文獻。馬克思對自由人聯合體談到兩個重要的原則,第一個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第二個是按勞分配,這兩個原則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對立面,資本主義社會是私有制與按資分配。生產資料的所有制與勞動成果的分配都是生產關係,可見馬克思在這段論述新社會的經典文獻裡,只提及了生產關係,並未論及生產力。與阿進所介紹的馬克思式社會主義截然不同。

而阿進更是提到:「馬克思在資本論裡並沒有浪費頁面大肆批判資本主義的險惡和不公,他反而對資本主義下產生的龐大生產力相當的著迷。」,這顯然是阿進與鄧小平不區分社會性質的生產力,刻意歪曲馬克思的錯誤說法,馬克思在《僱佣勞動與資本》曾說: 「黑人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關係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器是用以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一定的關係下,它才成為資本。」[4],馬克思口中這種將人異化為奴隸,冷血而扭曲人性的關係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阿進怎能扭曲馬克思沒有批判資本主義的險惡與不公?再者,阿進指稱馬克思「反而對資本主義下產生的龐大生產力相當的著迷」,阿進聲稱熟悉社會主義理論,卻忘記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在資本主義體系內部,一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一切發展生產的手段都變成統治和剝削生產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發展,成為局部的人,把工人貶低為機器的附屬品」[5],馬克思並未著迷於資本主義龐大的生產力,而是大力撻伐這種生產力造成的種種悲劇,恐怕被資本主義龐大生產力迷得神魂顛倒的不是馬克思,而是將「唯生產力論」奉為圭臬的阿進。

[1]「阿進教你馬克思:什麼是社會主義?」 http://newbloommag.net/2015/05/23/parson-young-socialism-tw/
[2] 《列寧全集》第32卷
[3] 《資本論》第1卷
[4]《僱佣勞動與資本》
[5] 《資本論》第1卷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評論楊照《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還原馬克思,讀懂《資本論》》

2012年,從美國華爾街爆發的經濟危機蔓延全球,新自由主義在橫掃世界數十年後仍舊把勞動人民推向更加貧困的生活與崩潰邊緣。主流經濟學說面臨破產,於是科學論證經濟危機理論的著作《資本論》受到矚目,在此背景下各種超譯馬克思,翻譯馬克思的書籍在市面上充斥著。如同作者楊照先生在該書的前言表明:「《資本論》真是一個經得起再三挖掘的寶藏,每次閱讀,都能從中挖出幫助我們思考社會現實與正義理想的有用知識。作者以通俗、活潑的方式來介紹《資本論》,讓社會大眾能夠釐清資本主義的真實面目與其經濟危機,更加清醒的認知自身將面臨的困境,而去思考出路。

但是,通俗化並非庸俗化。庸俗化就會歪曲掉《資本論》理論的革命性與階級性,原意教導工人階級起身反抗不公義的《資本論》竟成為資產階級倡導「勞資和諧」的樣版教科書。《資本論》所提出的經濟危機理論是獨一無二的,任何嘗試運用主流經濟學觀點批評,談論《資本論》的學者,都無法自圓其說。因《資本論》立基在其革命性的科學理論上:<只有工人階級的勞動能創造利潤>。作者如同其他許多研究馬克思的學者,嘗試以主流經濟學的觀點去理解《資本論》,結果往往卻是把屬於工人階級的紅色《資本論》閹割成了資產階級漏洞百出的白色《資本論》。

楊照《聆聽馬克思》的內容是要簡潔有力的翻譯馬克思《資本論》的精華所在,其中以楊照試圖解釋《資本論》第一卷處最為人所詬病,其中參雜著許多嚴重的錯誤,與《資本論》的原文一相提比較便發現錯誤百出,幾乎沒有一頁的內容是正確的,作者有其雄心讓讀者理解《資本論》的科學理論固然值得肯定,但是理論水平過於低落,堆砌詞句顯得言不及義,論證過程牽強附會成為其敗筆。此處的錯誤主要在於用主流經濟學的庸俗視野去詮釋《資本論》,例如「出現盈餘與匱乏的失衡時,產生交換的需要」[1]對於商品的產生與商品堆積做了錯誤而庸俗的解釋。《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開頭第一句話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為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因此,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交換的需求並非來自於匱乏,而是來自於社會分工所造成的龐大商品堆積。一旦使用作者將交換行為產生的條件視為社會物質的匱乏,便是掉入主流經濟學所預設的庸俗立場了。

此書另一個錯誤介紹:「「使用價值」牽涉到每個個人與物體的獨特關係,無法用來交易,因此創造出「交易價值」(「價格」)來做為交易中介。」[2] 以及「貨幣變成一種抽象的價值存在﹍ 『使用價值』消失了,商品退到了邊緣,中心是貨幣本身的抽象數字,那才是重點,那才是目的。」[3]楊照對商品二重性的認知非常含混不清,楊照說用來交換的貨幣來自於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分離。事實是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並不會分離,商品二重性,是指商品既是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交換價值,則不是商品,例如空氣;倘若一個物品不具有使用價值,對別人沒有用處,別人也就不會跟你買賣交換,就不會有交換價值,就不是商品。因此,商品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不會分離,不存在只有使用價值的商品,亦不存在只有交換價值的商品,這是商品二重性的意義。馬克思註解了商品二重性:「在我們所要考察的社會形式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使用價值是有用物,是物質屬性,交換價值是社會屬性,由於社會分工與私有制,勞動產品需以商品形式來交換,在商品交換時以交換價值為依據來交換,但是之所以可以交換,其前提是具有使用價值。

本書在尾部所做的結尾更是超脫社會現實的幻想,作者舉出兩點資本主義做出的改良與讓步:「勞動者取得了參與資本運作的方式,也就得以介入分享生產工具的所有權及其所獲得的利益,不再是純然被動的被剝削者。」[4],看到這裡只能驚嘆作者理論水平之低,現實分析更是荒謬的可笑。股份制是把社會上的資本放在資本家或大股東手上 小股東基本上是沒有分配權的。倘若在勞動者能直接的介入生產工具的所有權與分配其利益,能夠直接介入生產與投資的條件下,又怎會出現資金投機而造成的惡性關廠現象?楊照君恐怕未見近年來世界各地爆發的嚴重關廠潮與大規模的工人反抗運動。若楊照讀了《哥達綱領批判》一文,不應該沒看到馬克思對當時德國工人黨首領拉薩爾的嚴厲批評:「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的結果」


「如果壓低工資,增加對於勞動力『剩餘價值』的剝削,可以有效讓股價上漲,那麼他手中股票的正面收益,可能就大於他在工資上所遭蒙的負面損失。如此一來,工人就不必然要反對壓低工資的做法了。」[5]《資本論》的理論建立在只有工人勞動會創造價值,而資本並不會自然生出利潤,如同發財車在沒人開動的情況下,並不會使持有者發財。資本家的利潤與地主的地租都是無償佔有工人勞動的果實,工人的勞動是資本利潤的唯一來源。因此工人創造價值,資本家無償佔有勞動成果就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對立的社會現實。工人爭取工資調漲,只會減少資本的利潤(這是資產階級陣營全力阻撓基本工資調漲的真正原因),向來只有資產階級陣營拼命反對工人爭取薪資,未曾聽過有馬克思主義要求不調漲薪資者。楊照此書的書名既然取名為《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既然已經承認資本主義帶來經濟危機,那麼我們回顧過去的經濟危機,股票市場屢屢崩盤,無論是工人手中還是資本家手中的股票皆成為毫無價值的壁紙。在此情況下,工人持股又能帶來什麼幫助?更何況在低薪條件下,工人怎有多餘財富能夠進行持股投資?

楊照此書受許多學者盲目吹捧,甚至奉為《資本論》入門經典,可謂出盡風頭,但是擺在《資本論》的科學理論前,就顯得捉襟見肘,出盡洋相。楊照不是對《資本論》的科學理論一竅不通,就是刻意將歪曲《資本論》的科學理論,此書幾乎沒有一頁的理論是建立在科學觀點上,文末甚至出現了要求工人放棄爭取工資的庸俗論調,楊照的結論跟管中閔等產官學學者沆瀣一氣,為資產階級的惡行擦脂抹粉。楊照試圖替自己抹上左派色彩,實則為打壓工人運動,自甘墮落成為資產階級的御用打手。

[1]:楊照:《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還原馬克思,讀懂《資本論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5054
[2,3]:引前書p.190-195
[4]:引前書. p.224-226
[5]:引前書. p.224-226

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托氏<俄國革命史>新譯本

托氏這本書,無論是在歷史研究還是政治研究裡都有其重大意義,但是卻鮮為人提及。托利用其強大的社會分析能力,替混亂中誕生的俄國革命作下最精準的註解,並且以一個參予者的主觀角度去除了歷史研究者的假客觀。

如果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是政治經濟學的社會本質批判,那麼托氏這本書便是與<共產黨宣言>同樣具有偉大的歷史價值與意義,托氏並不在此書中多加著墨社會的經濟層面,而是用精簡的篇幅來釐清、並且加以批判社會中各方的政治角力。

如何在推翻專制沙皇的二月革命裡,孕育了十月革命的種子?如何在革命階段中與改良主義者既聯合又鬥爭?如何領導並且轉化群眾的經濟鬥爭?托氏一一在書中幫讀者解惑。這本書無疑是托氏參予革命的精華,字裡行間除了冷靜的情勢分析外,更處處可見托氏的革命熱情。